• 石棉县文化馆

    地址:石棉县长征路178号

    电话:0835-8869020

    电话:0835-8860497

    网址:www.smxwhg.cn

    邮编:625400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动态 - 文化动态

    今日小暑丨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来源:石棉县文化馆 发布时间:2021-07-07 点击次数:122 【字体:    

    image.png



    节气简介

    小暑,六月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暑,热也。最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古人认为,这段时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image.png

    唐朝文学家元稹曾对小暑有过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如果说夏至你还没能彻底感受到夏天的火热,那么从小暑开始,就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即将到来。


    小暑三候

    小暑过后,紧接着就是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的阶段。


    一候温风至
    小暑时节天空如烧炽,大地上不易寻得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蟋蟀居宇
    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image.png

    八月即古夏历小暑节气,蟋蟀到庭院中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
    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始习于击,迎杀气也。”

    image.png


    气候特征

    小暑的到来意味着两件事:出梅、入伏。

     01 出梅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季结束,即为出梅,又称为“断梅”。但若小暑节气出现打雷,梅雨又会倒转过来,即“倒黄梅”。


    小暑是气候变化的关键时节,有些地方多雨,防涝不能少;有些地方伏旱,抗旱要注意。

    image.png

     02 入伏

    中国人有以伏计日法,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中的“伏”就是指“伏邪”。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小暑至,伏将始。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2021年“三伏”时间表如下:


    初伏:7月11日至7月20日为10天;

    中伏:7月21日至8月9日为20天;

    末伏:8月10日至8月19日为10天。


    节气习俗

    晒书画、衣服

    小暑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


    喝消暑汤或粥

     “热在三伏”,小暑是进入伏天的开始,天气热的时候要多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于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小暑“食新”

    小暑的到来,意味夏季高温天气即将开始。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炎热气候,同时表示对最早一轮谷物收获的感恩,中国社会在几千年的时间里逐渐形成“食新”、“祭祀五谷大神”等习俗。


    “食新”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表示对大自然以及祖先的感恩,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小暑诗词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安禅逢小暑》

    唐·李频


    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

    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


    《夏日》

    宋·朱熹


    季夏园木暗,窗户贮清阴。

    长风一掩苒,众绿何萧掺。

    玩此消永昼,泠然涤幽襟。

    俯仰无所为,聊复得此心。


    《纳凉》

    宋·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